Page 65 of 253
置物63
2. 將固定桿 (1) 朝前轉並握住,然後在後方將適配器 (2) 朝下放。
3. 鬆開固定桿 ,並檢查適配器是否已固
定妥當。
4. 讓連接到適配器的束帶通過固定桿下
方以便摺回後攜車架。固定該束帶。
附掛更多自行車
附掛更多自行車的方式和附掛第一台自
行車的方式很類似。此外,必須考量一
些步驟:
1. 在放上自行車前 ,請視需要將供下一
台自行車使用的車輪凹座摺開。
2. 請務必在放上自行車之前 ,將踏板旋
轉到適當位置。
3. 在後攜車架上放置自行車時 ,請左右
對齊交互放置。
4. 將自行車對齊先前附掛的自行車 。自
行車輪轂不可相互接觸。
5. 使用安裝支架與束帶固定器依照前述
附掛第一台自行車的方式來附掛自行 車。 固定安裝支架時 ,必須讓支架平
行。
請使用長安裝支架將第二台自行車附
掛到車架上。
請使用較長的附屬安裝支架將第三台 自行車附掛到車架上。
請使用短附屬安裝支架附掛第四台自 行車。 必須將第三台與第四台自行車
之車架間的支架予以固定。
Page 66 of 253
64置物
6.使用箍帶將第四輛自行車的兩輪另外
固定在輪胎固定凹座上.
建議在最後方的自行車上附掛警告標誌
以提高其能見度。
將後攜車架朝後摺
可將後攜車架系統往後摺以便進入行李
廂。
■ 未附掛適配器:
推動固定桿
(1)將其解開並握住固定
桿。
將車架 (2)朝後推以便收摺後攜車架 。
■ 附掛適配器:
9
警告
拆卸後攜車架時請注意 ,因為車架會
朝後傾斜 。這有造成人身傷害的危險 。
單手握住位於最後方之自行車的車架
(1),並拉出套環(2)將其解開。
以雙手握住最後方的自行車,並將後
攜車架向後摺。
為了增加能見度,您可在將後攜車架向 後摺時打開汽車的尾燈。
9 警告
將後攜車架再次向前收摺時 ,請將車
架牢牢固定。
取下自行車
解開自行車輪胎上的束帶定位器。
將旋鈕朝逆時針轉並拆下安裝支架。
Page 67 of 253
置物65
拆下適配器
請在取下放置在後攜車架上的最後一台
自行車之前,拆下適配器。
1. 將車輪凹座向內摺。
2. 解開束帶鈕扣。
3. 將固定桿 (1) 朝前轉並握住。
4. 從後方抬起適配器 (2)並將其拆下 。
拆解自行車架
如插圖所式將安裝支架安排好。
將把手(1) 朝前旋轉以便解開並抬起支
架(2)。
將車架向後摺,然後朝前推直到停止
(1)。
從後方將車架向下壓(2)。
將車輪凹座向內摺
將兩個車輪凹座向內摺。
Page 68 of 253
66置物
將束帶固定器放好。
將後攜車架系統解鎖
將兩根夾桿盡可能朝內側轉動。
將尾燈摺入
將兩具尾燈向內摺入。
摺入車牌底座
抬起車牌底座並將其向前摺。
摺疊收回後攜車架注意事項
要特別注意所有可折疊的零件 ,例如
車輪凹座與裝配用支架均已妥善放
置。否則, 後攜車架可能會在汽車嘗
試將其縮回時受損。
將釋放桿往上推並按住。稍微將後攜車
架提起後推入保險桿至其嚙合為止。
釋放桿必須回到原始位置。9 警告
如果攜車架無法正確鎖定 ,請尋求維
修部門協助。
Page 69 of 253
置物67行李廂第三排座椅可單獨下摺至車輛底板位置 。
第二排座椅靠背可單獨向前收摺 。此外,
乘客座椅靠背也可收摺。
倘若所有後排座椅和靠背,以及乘客座
椅靠背皆下摺,便可創造出一個完全平
坦的裝載空間。座椅或靠背可收摺,僅
取決於裝載情形。
後車底置物蓋 3 71。9 警告
在調整或折疊座椅或座椅靠背時 ,手
腳須遠離活動區域。
切勿在座椅下方存放任何物品。
僅可在座椅及座椅靠背嚙合時駕駛車 輛。
注意事項
在設置或下折座椅之前 ,所有部件必
須從側向軌道及束緊環拆下。
束緊環須保持在收納位置。
將第三排座椅下摺 ■ 按壓扣件將頭枕向下推
3 31。
■ 將安全帶上的扣板插入安裝於帶上各
側的袋內。
■ 拉動下側束帶
,同時將靠背向前擺動 ,
直至座椅下降至車輛底板。
■ 安裝內部底板墊
3 71, 3 69 且
如有必要則加載行李廂蓋。
設置座椅
透過上側皮帶拉起座椅,向外摺疊並讓
座位卡入垂直位置。
收摺第二排座椅靠背 ■ 必要時可拆下行李廂蓋
3 69。
■ 按壓扣件將頭枕向下推
3 31。
Page 70 of 253
68置物
■移動前乘客座,使其位置能避免接觸
已收摺靠背之頭枕。■ 拉動束帶並將靠背下摺到座椅靠墊。注意事項
■ 當座椅在躺椅位置時
,請勿折疊外
部椅背 3 38。
■ 當椅背下折時,請勿拉動 Easy
Entry 功能的釋放桿。
可能會損壞這些座椅。
■ 也可拉動束帶並將靠背調整為垂直位
置,做為貨物位置。
9 警告
座椅靠背垂直位置僅為增加行李放置
空間時使用,而不在乘坐時使用。
摺起靠背
將靠背提起為垂直位置。拉動束帶調整
傾斜度。
確保所有位置皆已正確卡入。
9 警告
只有在座椅靠背牢固鎖定到位時駕駛
本汽車。否則, 在急踩煞車或發生碰
撞的情況 ,就有人員受傷和行李與車
輛受損的危險。
收摺前乘客座椅靠背
倘若車輛配備帶有釋放裝置的前乘客座
椅,其座椅靠背可下摺至水瓶位置,
例如:用於極長物品時。
Page 71 of 253
置物69
■按壓扣件將頭枕向下推
3 31。
■ 移動前乘客座,使其位置能避免接觸
帶有儀表板之頭枕。
■ 拉動操縱桿並將靠背下摺至座椅上,
然後釋放操縱桿。靠背在呈水平位置
前可卡入兩個位置 。讓椅背固定到位 ,
有一聲響確認到位。
摺起靠背 ■ 拉動操縱桿並將靠背下摺至理想之座
椅位置,然後釋放操縱桿。讓椅背固
定到位,有一聲響確認到位。
■ 調整座椅及頭枕。
後部置物空間
行李廂兩側有置物架。
鬆開側面飾板的蓋子並拆下可開啟之。
底板置物空間
在未具備第三排座椅的版本中,底板地
毯下有置物箱。掀起蓋罩開啟之。
行李廂蓋 請勿在行李箱蓋上放置任何沈重物品或
有銳利邊緣的物品。
Page 72 of 253
70置物
在操作行李廂蓋前,將安全帶上的扣板
插入安裝於帶上各側的袋內。
關閉
利用把手將蓋子朝後方拉,然後將其裝
進側邊的固定器內。
開啟
自側邊支架取下行李箱蓋。拿著該蓋罩
並引導之,直到其完全捲起為止。
取下
打開行李廂蓋。
將釋放桿朝上拉住。從右邊提起蓋子,
然後自固定器取下。
行李廂內的物品儲存 倘若不使用行李廂蓋,則將其存放於車
輛底板內的儲物空間。
打開尾門前方的置物箱蓋。